戈壁玛瑙喜迎台湾来客

日期: 2024-02-06 作者: 烟台高档室内装修

  海峡之声网2019年1月3日(记者仇秀莉)元旦前夕,两位来自台湾的客人慕名到内蒙古阿拉善石博园的金鑫藏石店内,对镇店之宝“紫气东来”葡萄玛瑙石大为赞叹,称此奇石果然名不虚传。玛瑙店主人金成认出其中一位是来自台湾的陈先生,就在今年七月中旬,陈先生曾随台湾花莲县文化旅游局来参加“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节”活动,两人相谈甚欢,此次见面,更是备感欣喜。作为阿拉善左旗观赏会协会副会长的金成先生热情地给他们讲述了自己与阿拉善玛瑙石结缘的故事。日前,笔者采访了金成,他讲述了与台湾奇石爱好者结缘的事,并真诚欢迎更多的台胞及世界上的奇石收藏者来阿拉善,了解神奇的戈壁玛瑙文化。

  阿拉善大漠盛产千姿百态的奇石,阿拉善左旗观赏石和宝玉石资源丰富,奇石文化在阿拉善这片土地上已深入人心,曾在这里多次举办奇石节,但像2018年7月18日以奇石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还是第一次。展会还举办了全国奇石文化高峰论坛,吸引了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奇石协会的专家、负责人、收藏家,他们齐聚阿拉善,一同见证属于奇石的巅峰盛会。在这次盛会上,随台湾花莲县文化旅游局来此参加活动的奇石收藏家,看到神奇的戈壁玛瑙石后,大开眼界。活动期间,金成先生竭尽全力为他们介绍戈壁玛瑙的魅力。

  金成跟笔者谈到最初做玛瑙生意的情形时,他不好意思地说:“那是1987年初冬的一天,我跟随在当地外贸部门工作的大舅给牧民送煤,办完事后,大舅带着我去了被当地人称为玛瑙山的地方。那天,太阳刚升起来,满山都是玛瑙,地表上都是一片黄色,那颜色金灿灿的,就像透明的金山,看上去很美!我第一次看到玛瑙石就很惊喜。当时,舅舅跟我说:我跟外贸部门的朋友说好了,咱们拉一车回去可以卖点钱。于是,我们装了满满一车玛瑙石,正准备出发的时候,舅舅又发现了一块直径和我个头差不多的玛瑙石。他高兴地说:这块石头挺重的,拉回去,准能卖个好价钱。但我感到又累又饿,就催着舅舅尽快回家。那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玛瑙会有非常高的价值,只知道它们形态各异,像各种动物,放在手里非常好看。如果那天把那块石头拉回家,现在至少也值500万。后来,舅舅拉回去的玛瑙石,卖给当地外贸部门后,每吨给我们400元钱,还需要找关系托熟人才能卖点钱,如果不熟悉那里的工作人员,那些玛瑙石一分钱也卖不掉。”

  说到这里,金成流露出惋惜之情,颇感慨地说:“阿拉善地处祖国西部,那时国家还不富裕,人们仅满足于温饱,根本就没有保护玛瑙山的意识,当地牧民把遍地红黄绿色的玛瑙石捡回家,当成普通石头,用来垒墙、畜圈和修水井用料。如果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把玛瑙山设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来统一管理保护,现在绝对是世界级的天然玛瑙保护区,可以跟美国的黄石公园想媲美。”

  戈壁玛瑙是美丽的,也是让阿拉善人引以为自豪的,据资料记录,它主要产自内蒙阿拉善、新疆、外蒙等戈壁地区,形成时间大概要追溯到1.5—3亿年前,由海底火山喷发并迅速冷却的产物,在历经了海水侵蚀,地质地貌变化后,所形成的宝玉级的籽料原石。戈壁玛瑙又经历了亿万年的风沙磨砺,吸收了天地日月的精华,堪称大地“舍利”,每一颗都独一无二,每一颗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瑰宝。如今,阿拉善玛瑙的艺术品价值、以及收藏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奇石收藏界人士的青睐与追捧。一块小小的石头,承载的不仅是石头本身所特有的纹路与质地,更是文化价值的体现。

  金成先生记得,他上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有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人到阿拉善专门购买玛瑙石,那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说石头也能卖钱,当时很好奇。当时阿拉善的交通极不方便,金成看到那些远方的客人装着几个大箱子玛瑙石,就是花钱租车,也要把那些石头带走。

  1999年冬季的一天,金成和哥哥为建筑施工工地跑运输,拉土沙石料,刚好路过玛瑙山的时候,金成吃惊地发现,地表上几乎看不到一小块玛瑙石了。他向当地牧民打听,才得知,这些年被许多人捡走了,如今只能在地下几百米以下才能挖到玛瑙石。金成有些不甘心,让哥哥决心尝试一下,一同去牧民的家里收购玛瑙,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只要给牧民一些钱,就能买到玛瑙石。然而,那时,他手头也没什么资金,只能动用跑运输挣的钱了。

  金成做的第一笔生意,是南方一位奇石收藏者出资一万,购买了他新买的一块玛瑙,等于经他转手,还挣了5千元。初试成功,让金成对玛瑙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后来,他把积攒的钱从牧民手中陆续买回一些玛瑙石。

  也许金成与玛瑙石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不久,他所在的铁厂倒闭了,先后又开过饭馆,开过出租车,但总是不如意,于是,他干脆专职做起了玛瑙生意。哥俩配合默契,一个外出收购,一个在店里做销售,经过不间断地积累经验,生意越做越火。

  每年的9月10日是金成最高兴的日子,那是金鑫的店庆日,这还源自一段惊心的小插曲。据金成介绍,2003年元月,有一位温和的中年男子来到店里,跟他聊的很投缘,临走时,那位男子很真诚地问:“小金,我看前面那家店里有一块像葡萄的玛瑙石,挺好看的,但我不识货,担心出钱太多了,你有空也去看看吧。”几天后,金成找到那家店,一下子就喜爱上了那块缀满了很像葡萄的玛瑙石,经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3万元买回店里,让金成爱不释手。一个月后,一位从上海来的客人,在店里看到此石后,甚为喜爱,最终决定花18万连带另外5块小玛瑙石一同买走。

  说来也怪,自从那块葡萄玛瑙石被人买走后,金成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少了些什么,茶不思饭不想。一次他去上海参加奇石展活动的时候,再次看到那位收藏家,也看到了让自己梦牵魂绕的葡萄玛瑙石。他决心哪怕不顾一切代价,也要让它回到自己的身边。于是,金成一次次登门拜访,一次次向这位上海收藏家表达自己的愿望,经过10多次的协商,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对方。但价格已不再是原来的价格,而是270万。但金成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让它回到自己身边,钱的事想尽办法也要解决。

  这块葡萄玛瑙石终于又回到金成身边了,他特意为这块石头起了非常吉祥的名字“紫气东来”,一些奇石收藏爱好者看到此石,也十分喜爱,纷纷打听卖价。但金成决心已定:出再多的钱,也不卖了!他视此石为无价之宝。同时,他还把“紫气东来”回归店里的这一天,定为店庆日。

  采天地之灵光、沐日月之精气的玛瑙石,在大漠能够说是一大特色,赏石还需爱石人。金成与玛瑙石打交道久了,对奇石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性格也变得内敛沉稳了,每天面对一块块神态各异的玛瑙石,他要为每块玛瑙石起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名字,但这需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赏石知识。

  他认真观察玛瑙石的纹理,翻字典,查古诗词,订阅奇石杂志,认真阅读与之相类似的文章,既开拓了视野,还丰富了对奇石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反复观察,认真琢磨其形态,让这位厚道沉稳的回族汉子提高了赏石的知识面,他的心变得深沉、细腻,如同为他插上智慧的翅膀,让他在阿拉善奇石行业中脱颖而出,每次他参加全国的奇石观赏展览活动的时候,面对众多的收藏家,他总忘不了宣传阿拉善的戈壁玛瑙。

  如今,金成身为阿拉善左旗观赏会协会副会长,他没有把心思仅仅用在销售玛瑙石上,因为,他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希望把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葡萄玛瑙石带到台湾,让更多的台湾同胞观赏到来自内蒙的玛瑙原石,从而了解阿拉善戈壁玛瑙,了解大漠,了解中国大陆源远流长的奇石文化。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园垱街15号邮箱:请把#改成@)邮编:350025

  欢迎访问海峡之声网,建议使用IE内核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