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积极地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统筹谋划,不断加大对装备制造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智能制造投入,近三年累计安排省级资金1.65亿元,对247家省级优秀示范智能车间给予奖补。以智能车间建设引导推动广大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资源能耗、人力成本持续下降,绿色安全生产持续推进,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但
一是智能装备产业自主创新较为薄弱。产业自主知识产权较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相当一部分关键技术和高端装备还需依赖进口。自主品牌建设进程缓慢,科研成果转化不尽人意,在做大做强优势领域、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仍有很大努力空间。
二是产业链条亟需完整。产业链配套服务环节滞后,高端服务几乎为零,关键零部件本地生产较少,高档数字控制机床配套功能部件大多需要进口。
三是支柱产业支撑力不足。仍有许多行业集中在制造业产业链条中间加工制造阶段,传统产业仍占一定比重,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不充分,产品的技术上的含金量、知识密集化程度和附加值偏低,诸多产品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和冲击。
四是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以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柔性化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装备应用程度有待提升,ERP、MES、DNC、MDC、PDM、Tracker等先进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还未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智能及大数据应用方面仍需加大推进力度。
1.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着重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健全强化关键共性研发技术主体,做实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体。在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中加大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术创新的支持,对优秀示范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给予奖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专项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支持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整合产业链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形成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齐备的完整链条,增强产品综合配套能力。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充分的发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服务联盟的作用,提升其支撑服务能力,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
3.延伸装备制造业供给侧迈向产品价值链的中高端,重点打造智能制造高端环节。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的全部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方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4.加强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建设,支持省内骨干企业打造行业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通过工业网络技术实现对生产制作的完整过程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将各生产单元全面联网,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实时信息交互与无缝链接,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推动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5.积极培育构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态体系,全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服务与生产制造融合发展。全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服务与生产制造的联动发展和协同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综合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建设。积极引导智能制造服务商和需求用户开展战略合作,多层次、多领域组织召开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和对接会。加强产融合作,推进与银行、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