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干货——系统权限审计要怎么审?细讲干货!

日期: 2024-01-25 作者: 莱山区

  稍大一点儿的企业,都会上一些软件以帮助规范业务或提升效率,最常见的当然是OA办公和财务软件。

  比如小编曾呆过的地产企业,上线的软件就有:财务(不同子公司有三四个版本)、营销(销售、面部识别、分销管理)、运营计划、成本系统、工程管理、人力资源、OA办公、工地门禁考勤、物业收费系统、车位管理系统、商业运营系统、工厂仓储系统、苗木管理系统。

  上述只是按专业分大类,每一专业口还可能用到不一样的品牌、不同版本的软件,又能细分出几个软件系统,以物业的车辆管理系统来说,原来公司最起码用了七个品牌车辆管理软件,只弄明白系统基本功能都要累得半死。

  一些规划能力强且远见的企业,都会整合,系统之间能打通就打通,不能打通的也要减少品牌和版本,尽量做到易用、安全且流畅。

  系统管理一般由信息化部门负责,找他们要所有系统名称、管理员权限、用户明细及权限分配。

  最怕是信息化部门之外的人拥有管理权限,如:行政部门或运营部,因为很多企业信息化部都归属于这些部门之下,致使管理权限被外行人拥有。

  有的系统里可设为多个管理员,甚至赋予某账号以管理员权限,这就要具体查看账户权限了。

  但是,正常上线后,这些权限一定要收回,企业数据不能被外部人掌握,尽管事实上很多软件都有后门,人家要线.确实是外部管理员权限

  有一些小的软件系统,或者是低成本软件,管理员权限本属于软件公司,人家只给你提供数据上传与储存功能,你只有使用与调用数据的权限,没有管理权限,如:监控系统或车辆系统,很多是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下,要评估系统数据的保密性要求,保密性高的数据不应该上线这类软件。

  你可以发现一些用户异常:有些用户名是不应该存在的,比如营销系统内,有成本部门的用户,或成本系统内有营业销售人员用户。

  要知道,目前很多软件系统的收费都是按照每个用户数量来收的,即:开一个用户名要多少钱,而不是按“同时在线数量”收费。

  这一项往往是信息化部门和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某些人权限过大的话,数据安全或系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2.功能性权限。如:有的岗位或用户只有查询权,但无操作权,或引出数据的权限。

  3.外部人权限。很多软件设置中有一些企业外部人员参与,如:出入库、采购等,这时要重点看外部人的权限是否仅限于业务需要?

  这方面很少受人关注。因为权限小的话,业务部门会申请增加权限的,再说,权限越小数据越安全。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件时,软件系统的功能除了规范外,最大的便利之一是数据共享。

  小编曾审计过工程管理软件,其中工地物料出入库管理系统中,工程师们居然没有系统内的材料采购合同查看权,造成采购价格与入库价格不一致,多付材料款。

  他们还说:工程师想看价格可以查询纸质合同啊,不能因为系统内看不到价格就供应商说什么价格就入什么价吧?

  新人入职或原账号新增权限,一般要有软件开通权限的申请手续,可以抽检一部分新开权限的申请手续,看是否合规?

  权限开启:主要看有权限没授权的用户,能结合上文提到的系统用户名、权限角色与员工花名册对比。

  一些重要或关键岗位的用户,权限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仍有些人为自己省事,经常让别人代自己操作账户。

  这和个人的安全意识有关,同样的岗位,有些人重视自己权限,有些人经常让人帮自己做。

  想查的话,就需要系统管理员配合,通过查询操作人所用的电脑来评估账号是否被他人操作,如:查看登陆电脑的IP地址或MAC地址!

  有的软件系统,会先制定角色,给角色分配权限,然后再将角色分配给不同账号。

  你查看某账号权限时,表面是没问题,但实质上可能角色权限有问题,不太好查。

  除了一一复核权限分配外,还能够最终靠查看一些的查阅人或下载人,来证明是否有超权限问题。

  从中能够准确的看出:某些人没有权限,但却能看到这些,肯定是权限分配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