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

新闻多一度│多所高校降低转专业门槛 关于转专业学长学姐有话说

更新时间   2024-08-09 01:49:18 作者: 生产设备

  高考填报志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对于选专业颇为重视,如何明智的选择一个好专业,成为众多“准大学生”和家长颇为头疼的事。假如选错专业或进入大学后还可以换专业吗?近日,多所高校介绍了学校本科生转专业的新规,逐步降低学生转专业申请门槛,政策灵活度更高,可选择次数更多。

  高校为何降低转专业申请门槛?门槛降低是否代表“转专业自由”?这项政策如何更好落地?转专业要考虑好哪一些问题?来听听学姐学长还有老师们都有哪些建议。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介绍,学校执行“零门槛、不设限” 转专业政策,在校本科生均可以在大二提出转专业申请。各专业对转出的人数不做限制,对学习成绩排名不做限制,充分尊重学生选专业的需求,鼓励学生做他自己最喜欢的事。

  武超表示,提出转专业的申请,是面向我们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所有学生。除了约定批次以外,比如说像强基计划或者是保送生录取,或者艺术类批次录取的专项的一些同学,其他的全部是放开的,也就是说同学们只要不是属于限转批次的

  杨双源是吉林大学的大一学生,在植物生产类专业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她发现了自己对法学专业更感兴趣。于是,小杨申请转到法学院学习并被成功录取。杨双源说,当时高考报考的时候考虑了学校的地理位置还有综合能力,但是没太多对自己兴趣爱好还有自身能力特长进行考虑,辅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

  去年起,吉林大学实施转专业政策改革,允许大一和大二学生在一定条件下,依据自己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调整所学专业,并可申请多个转专业志愿。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介绍,武汉大学对原有转专业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吴丹说,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找到与自身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专业方向。明确了学院内转专业无限制、同一学部内尽量满足、不同学部间适度满足的原则,对原有转专业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学校明确,院内专业自由选,时间延长到大三下学期结束前,转出学院不受限制,学校也不控制申请转出人数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陈昌盛介绍,除国家及学校有关政策规定不允许转专业的学生外,在校本科生自入学后第一个学期末可以提出转专业申请。转专业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报名时允许填报1个志愿学院,在1个志愿学院下至多选择2个专业。近10年来,成功转入新专业的人数约占申请人数的70%。多年来,该政策早已成为学校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济大学2024年继续升级推出一系列具有“同济特色”的招生新政策和人才培养新举措,确保学生进校后得到高质量个性化培养,如学校转专业政策持续落实“转出不设限,转入有条件”的原则,进校拥有7次对专业作出抉择的机会,更有中外合作办学转出、医科转入、文转理工等多重自由。

  复旦大学,除招生时有明确限制外,所有学生均可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获得进入其他专业学习的机会。每年各专业设置的转专业接收计划数占一年级学生数的比例一般在15%-20%之间,但因为经过一年深入学习,学生增加了对高考录取专业的兴趣和志向,实际提出转专业的人数明显低于转专业计划数。近年成功转专业人数逐年上升,2024年,超过62%申请转专业同学成功转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有约1000人成功转专业。以2023年的招生介绍来说,该校在学生入校后有四次选择专业的机会:第一学期开学,学生可以自由申请参加各类实验班选拔;第一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第四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学科大类内转专业;到了大三年级,学生可第四次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高校转专业政策早已有之,并且逐渐重视体现学生的兴趣和专长,逐渐放宽转专业的申请条件

  。2017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能申请转专业;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学校应当制定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标准和程序,健全公示制度。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的,应当允许在读学生转到其他相关专业就读。”

  青岛大学校长魏志强:本科生转专业放开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体现了学生是第一主体,因为大学的目的是培育学生,也体现了学生的兴趣是培养的第一动力。同时转专业的过程,也能够让我们在专业优化等方面来提高我们整个办学质量。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表示,最近两年在高考的志愿填报里边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因为就业压力导致大家对就读专业的未来就业预期特别在意,这样就直接表现为特别挑剔专业。这是导致今年学校在转专业上政策调整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我认为它也是吻合,或者为了配合推进目前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改革。我们在去年五部委提出就是到2025年调整20%的高校的专业,还有一个方向淘汰老旧专业,增设四新专业(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这些都是为了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也是回应老百姓的需求,都是值得肯定的。

  转入有标准高校降低了转专业申请门槛,是否会一哄而入,导致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数量失衡?降低转专业申请门槛不是零门槛,为保证公平公正,学生需要经过怎样的考核,怎样的流程才可以成功转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吴明喆,将在今年下半年转入天文学专业。天文发烧友的他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与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今年,上海交大放开转专业申请条件限制,他参加了上海交大天文学专业的面试,顺利通过考查。吴明喆说,面试涉及专业兴趣、学习态度、专业相关知识和学业规划等多个维度。

  转出是零门槛,但这不意味着转入也是零门槛,我们每一个学院都有一套非常完备的面试考核体系,也有非常详细的基础要求,比如面试委员会的组成,考核的细则以及考核学生的观察点,对学生有非常科学客观的判断。

  吉林大学法学院大一学生杨双源表示,学校会有笔试和面试两轮的考核,最后是笔试成绩乘以60%,面试成绩乘以40%,得到了最终转专业的考核成绩,对这个成绩再做综合排名。

  吉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姜湧表示,为避免这种一哄而入的现象,学校在设置政策之初就明确了相关的学院是要设置接收上限的,这个主要是从学院的生师比,教学条件的保障度这方面来考虑的。我们一般是设置转入专业当届总人数20%到25%之间,学院都会公布自己招生的具体名额数是多少,最终确定转专业成功的人选,还要有相应的公示的流程,保障后续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平稳。

  对于转专业这件事,一定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避免盲目跟风?转专业是否会导致冷热门专业温差加剧?转专业要考虑好哪一些问题?来听听高校的学长学姐,以及专家和老师们都有哪些具体建议。

  专家提醒,不要盲目追逐所谓“热门”专业,因为“热门”的概念一直在变。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淡化“冷门”“热门”概念,对自己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降低转专业申请门槛,希望把更大的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如何让政策更好地落地?这项政策给高等教育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熊丙奇表示,要让这样的转专业政策落地的话,高校必须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对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要对他们进行生涯指导,包括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了解大学的学科和专业。如果这些学生还是不是非常清楚自己感兴趣什么,或者说适合什么,他们可能是盲目追逐转所谓的热门专业,这样的话其实违背了转专业政策的初衷。同时,也要加强对学校的专业的了解,这样的话才能够让这个转专业政策真正起到扩大学生选择权,又引导学生理性选择,提高学生对学校专业满意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