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装修坑过的人如今怎么样了?

日期: 2024-01-26 作者: 前期准备

  陪我们一路走来的老粉应该都知道,2015年,4位清华大学的工科男创建了住范儿。

  抱着让年轻人住得更好的梦想,我们从最初的租房轻改造业务,逐渐成长为一家装修公司。

  而我们对这个行业了解得越深,越明白很多问题不是我们凭一己之力能解决的,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本期内容,也是给一直关注我们的粉丝和客户,交上一份阶段性的汇报和答卷。总结我们这些年来的实践、犯过的错误、得到的洞见,以及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做这期内容,不是为了给自己打广告或者给行业洗白,而是利用我们自己线年业务的经验和见闻,让大家探索这个行业真实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骂这个行业烂,踩一脚,借机吸一波流量的事情谁都能做;但我们更想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身体力行地让我们的客户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今天我们就来非常坦诚地跟大家公开住范儿的经营情况,同时和大家聊聊:装修公司,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机构?你的装修体验,为什么那么差?

  很多人在刚开始装修的时候,都会纠结到底是找装修公司,还是找包工头施工队。

  如果你工作中做过活动策划执行,或者项目管理的活儿,就知道协调各方事务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

  假设你在学生会,要举办一个小型晚会,那么你要关注活动的策划、场地、商家赞助、活动流程梳理,每个人在每个时间点要做什么,以及整个活动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

  涉及到至少58个品类产品的协调,包括它们各自先后的测量、入场时间、设计和尺寸的配合,比如光橱柜一项就要涉及到物业公司、燃气公司、橱柜定制、水槽、水龙头、净水、烟机灶具、热水器、还有数不清的嵌入式厨电。

  前期设计有设计师、基础施工中水电瓦木油5个阶段的不同施工工人、各种定制产品和设备的安装,不同的设备还有不同的厂家和各自的销售、安装、售后,哪怕是一个最小的小户型,前后对接人数也不会低于四五十人。

  装修公司真正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客户把所有的这些人和事儿给管理起来,节省客户的精力和时间。

  工厂爆单了,生产不过来,需要排期等待。但是这个事情装修公司管不了,因为工厂不是装修公司自己的,顶多只能催。但你催别人也催,工厂该让你等还是得等。

  橱柜已经生产好了,但安装的时候安不上,因为橱柜设计师把尺寸量错了,只能重新让工厂做一块板子,就为这块板子又要等。但这个事情装修公司也管不了,因为橱柜设计师是合作橱柜经销商的人,不是装修公司的人。

  客户自购的洗碗机尺寸不对,嵌不进去,因为装修公司的项目经理没有提醒客户买到洗碗机后说一声,或者客户和装修公司说了,但是装修公司内部沟通有问题,信息没有同步到橱柜生产端。

  贴砖的时候工人手一抖,贴厚了3~5cm,导致实际完成面尺寸与前期测量的尺寸产生了偏差。这个也是装修公司的责任。

  有可能橱柜延期是因为前面4件事都发生了,有的是装修公司的锅,有些不是而且装修公司也管不了。

  但客户不会去分哪个是谁的问题,而是只有一个明确的感受:我家的装修体验很不好,等一个橱柜等了两个月装不上,万一装修公司的服务团队又没做好沟通,那客户肯定要爆炸。

  很多人装修时体验不好的原因就在这里,大家认为,我花钱找了你装修公司,什么样的事情都能不用管了,最后发现很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邻居,楼上水管漏水了,影响施工,但邻居就是耍无赖,说我就是不修,你告我呀!

  物业,一会儿说阳台可以封,一会儿又说不能封,一会儿又说能封但是只能在指定商家购买指定款式。

  供应商,送的这批货有问题,最令我们无语的一次是拿了出口的纸箱包了给我们的货,货都是好,客户到现场一看包装不对,以为我们以次充好,直接投诉到315。

  这就导致了客户在装修时遇到的,从来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一大堆问题的集合。

  所以大家装修的感受就是体验不好,就是觉得生气,有时也并不全是装修公司的责任。

  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重服务重交付的行业,你的装修体验与服务你的团队息息相关。

  这就像是一个木桶: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木桶最高的那块木头,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

  所以不管你是找的施工队、装修公司还是独立设计师,如果你恰好碰到的每个人都负责任、沟通好,那可能就体验好;如果不行,那体验就很差。

  基础施工的会说,这是地板本身的质量不行,安装没装好,我的找平误差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这就是装修里最常见的互相推诿;而如果是我们自己的供应商,起码我们大家可以把这些扯皮的事情内部消化,尽量不让客户感知到。

  因此,装修公司的核心是服务交付,极度依赖人力。一个项目经理能服务的客户有限,如果要扩大规模,就必须持续招人,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就会成倍增加。

  它不像其它行业可以薄利多销,根本没办法体现出规模的优势,甚至规模拓张在某一种意义上是装修公司的毒药。

  我们经常去参加行业内的讨论峰会,上百家全国有头有脸的家装公司坐在一起,我们也有幸去做过分享。

  从2019年起,行业的共识就是不要做全国拓张,深耕自己的优势区域,全国拓张很容易导致资金和管理跟不上。

  像实创、美得你、苹果,这些曾经的巨头倒闭,最大的原因,或者说明面上能说的最大原因,就是全国扩张太快,占用了过多资金,血厚也扛不住,直接给自己干没了。

  我们自己用了5年时间,觉得装修可以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但是结果发现我们错了,这个事情真的做不到,整个行业都做不到。

  可能这就有朋友说,既然你们要赚这个钱,那就得挨这个骂,不是你的问题你也得认。

  首先得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个概念:毛利和净利。假设一款产品进价100,我卖200,中间的差价100元就是我的毛利润。

  但毛利润还要减去员工工资、店面租金、广告费等一系列的费用,最后剩下的,才是净利润。

  装修公司,普遍的毛利润是30%。这个行业价格战打得很严重,毛利率全行业都差不多。这30%的毛利润里,有15%给到了员工的工资和提成,属于必要的人力成本。5%给到了展厅和样板间的租金。

  5~10%给到了获客成本。获客是装修公司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大部分公司每签一单的综合成本要上万元。而我们住范儿因为口碑比较好,这部分的成本相比起同行要低很多。

  当然这里我们讨论的前提是财务合规,经得起审计,所有支出走公账,员工交社保、奖金缴纳个税,给供应商开增值税发票,每一位客户不管要不要也开发票。

  不仅住范儿如此,全国所有家装公司的盈利结构都一样,顶多有些公司在运营效率上有所提升,但做到极致净利润也都只在5%左右。

  整个行业,有且只有2家上市公司:东易日盛(SZ002713)19年亏损2.49个亿,20年盈利1.8亿,净利率5.2%

  名雕装饰(SZ002830)2021上半年才赚了373.1万,净利率只有可怜的0.96%。

  而其它的公司根本上不了市,压根儿达不到5000万净利润的上市要求,要么就是财务根本不合规。

  家装公司行业从来就没真正规模化盈利,这个行业也从没有诞生过营收百亿的公司。

  因此,很多其它行业的巨头想要入局装修行业,包括声称要颠覆一切的互联网行业,在真正入局后,也是干了两三年铩羽而归,然后发誓这辈子再也不淌这摊浑水。

  看到这里你会问,那明明装修那么烧钱,装修公司既然不挣钱,钱到底让谁赚了呢?

  大家居行业非常的复杂,施工、设计、建材、定制、电器,看起来是一件事,其实非常复杂。

  这是过去二十年整个大家居行业的格局:厂家,也就是品牌方,生产出产品之后,由各地的经销商进行销售和落地交付。

  为什么消费者认为这个行业乱,觉得装修痛苦,是因为整个行业都是围绕着工厂体系搭建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卖货,绝对没人关注消费者的体验。

  而商品房突然变成了毛坯交付,装修建材供不应求,只要能产出东西卖就能赚钱。

  比如定制柜,有的按投影面积计价,有的展开面积计价,弄得消费者每天就光研究到底哪个更省钱哪个更不容易被坑。

  其实没什么坑不坑的,展开面积计价,就是商家为了方便自己统计板材用量成本。然后因为消费者觉得麻烦,就又搞出了一个投影面积计价。

  这就是行业人为给消费者制造的麻烦,反而行业里还认为这个事情是理所应当的,不会去想怎么样去做出一些改变。

  让我们回到这个表,看看到底谁赚了钱:品牌方,毫无疑问赚钱,而且赚得不少。

  根据它在上交所发布的年报,2020年营收100.51亿元,毛利率40%,净利润23.13亿,净利率达到了20.9%。

  索菲亚、欧派、尚品宅配,三大定制家具上市公司,在2019年疫情前净利率也都在7.2%~14%。

  比如国内某头部上市家居卖场,根据其港交所公告,从2014到2019年6年,毛利翻了一倍,净利润保持在40亿左右,毛利率最高达到了惊人的74.4%!

  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仍就保持了61.5%的毛利率、12.2%的净利率和20.64亿的净利润!

  以北京某建材商城为例,场地租金20元/㎡/天,一个200平米的展厅,每月光租金成本就要12万。

  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呢?北京朝阳区的一线商场合生汇和大悦城,餐饮租金也才20块。

  装修本来就是个低频消费,必须要成行成市才好做生意,消费者要装修首先想到的还是去建材市场,因此经销商就必须咬牙交租。

  租金成本固定支出12万,意味着毛利至少30万才能盈利,也就是至少要卖60~80万的货。

  因此,经销商只能把产品标个2~3倍的价格,疯狂提高客单价,疯狂提高毛利,能宰一笔是一笔,才将将平本。

  而且随着城市建设的一直更新,低端的建材市场不断被拆除,建材商城的租金也只会慢慢的贵,转嫁给消费者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从只为了卖货的行业逻辑,到乌七八糟的装修流程,再到无比混乱的人员和细节,根本就不是请不请装修公司,装修公司负不负责就能解决的。

  这些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而目前行业里有很多人想要去推动做出改变,但这个事情积重难返,我们比较悲观地判断,未来10年消费者的装修体验并不会变得更好,至少不会好太多。

  不过好的一面是,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和产品流通效率变高、行业基础设施的逐渐搭建,产品加价率会将逐渐回归合理水平,也就是价格不会虚高那么多了,不至于看到热门品牌新品还可以8~10倍加价的魔幻现实。

  曾经我们也想过去做一些改变,但作为价值链条的末端,即使是全国最大的家装公司,一年也就服务2万家客户。

  在这里面,本来应该有一个角色主导整个行业的标准和发展,但是这一个角色缺失了,导致我们的整个建筑行业就缺乏交付标准。这事情比较敏感,我们就不拓展说了。

  传统的装修公司,是与建材的地区经销商合作,品牌有什么就卖什么,最后还是给品牌打工。

  在2017年的颜值革命2.0整改方案里,我们就开始深入供应链,直接反向定义产品,我们自己先站在消费的人的角度思考,什么是好的产品,再带着我们的需求去寻找国内的优质大厂并与他们达成合作。

  一开始这一些产品只是放在我们的装修服务里,提供给北京、上海、成都的装修客户。

  因为别的地方的粉丝也有迫切的需求,2019年底,我们开始尝试通过团购的形式,把这些我们找到的好产品售卖给全国的客户。

  2020年,在企业成立的第五年,正式从一家装修公司升级为建材家居产品的零售服务商,提供产品的售卖与部分地区的装修服务,并拿到了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拿着这笔投资,我们马上要在北京开出一家两万平米的综合家居体验店,希望可以提供完全不一样的装修购物体验。

  当然,在北京、上海、成都,我们仍然可提供装修服务,但量力而行,不追求数量,更关注每一位客户的服务的品质和装修体验。

  虽然这个行业很难,但我们至少可以在自己服务的客户里面,持续地提升我们的履约水平。

  第二,在供应商库里面,我们会做精选合作,把系统做对接,去制定产品的标准,保证最后产品交付的稳定性。

  第三,我们会持续降低加价率,不要两倍、三倍,而是以比较厚道的价格,去把好产品真正带给消费者。

  最后我想说的是,骂这个行业的人很多,靠着这个行业恰烂饭的人也很多,但我们真心希望可以尽自己的力量,能够让我们自己的客户享受到更好的装修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为何两广兄弟间差距巨大:广东23年GDP为13万亿,广西仅2.72万亿

  孩子哭闹妈妈一招制服,“听听你的声音有多美妙”,孩子只想开家庭会,不是开新闻发布会!

  【带你看展】从小镇青年到巴洛克的奇迹,卡拉瓦乔一生都在黑暗中寻找那道光

  七彩虹全新游戏本产品线?COLORFIRE MEOW 橘宝笔记本通过认证

  惠普星 Book Pro 14 提前上架 2024:Ultra 5 125H,5499 元

  微星上架 MPG 491CQP QD-OLED 49英寸显示器,首发价格 7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