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阅读理解的技巧方法:对资料做分类排序

日期: 2023-12-22 作者: 水电材料

  申论试题一般提供7000字左右的材料,要求考生在40分钟内阅读完毕,从而为概括主题、提出对策及展开论证做好准备。

  对资料进行分类排序是申论阅读最重要的技巧。为适应近年来申论材料命题方式和答题要求的发展变化,该技巧按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相应地可大致分为五种方法。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这一方法适用于早期申论考试要求。早期申论材料字数少、材料单一、内容简单,所以阅读时只要简单地对段落“合并同类项”就行了。

  第一步,概括每段或每组资料的段落大意。如果材料里有代表了段落大意的语句勾画下来,假如没有考生就要自己归纳;

  第三步,按照材料的逻辑关系(时间的先后或者内容的主次关系等),用一些转折性的词语将段落大意串联起来就可以归纳出主要内容或思想。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线题:有条理地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给定材料: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PPA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问题。(全文请自行搜索)

  资料1: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接受了研究小组的建议,把含PPA的药物列为禁药,从而引发了PPA风波。

  资料2:美国的一些制药公司立即推出了新药,而药品销售公司先后被迫停止销售含PPA的药物。

  资料7:美国一小学教师研制出不含PPA的感冒药,成为美国市场上的抢手货。

  资料8: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立即暂停使用和销售含PPA的药品制剂的紧急通知。

  资料10:专家说至今还未曾发现因为服用含PPA药物而造成脑中风等难以处理的后果的个案。

  资料11:有经验的人指出药品不良反应一般要滞后很久才会被发现,但有必要提高用药安全性的意识。

  资料1、资料2、资料3、资料7为一组,概括为:风波在美国的缘起及各方的反应。

  资料4、资料5、资料6为一组,概括为:各国对PPA风波的不同反应。有的国家措施严厉,有的国家没有采取措施。

  资料8、资料9、资料10、资料11为一组,概括为:我国采取的措施、公众的疑惑和专家的建议。

  第三步,按照材料的逻辑关系(时间的先后或者内容的主次关系等)用一些转折性的词语将段落大意串联起来就可以归纳出主要内容或思想。

  整组资料共由1 1个小资料组成,主要事实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谈PPA风波的缘起;一类谈各国的反应状况;一类谈我国的反应及对策。把三方面的主要事实有条理地进行浓缩,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随着申论命题方式日趋复杂、灵活,申论的题目设计对材料内容的指向性、针对性越来越强,题目要求由原来的“根据全部材料”发展到诸如“根据材料1—4”,再发展到如今普遍采用的“一组材料命一道题”的命题方式。这就使段落归类法可用性越来越低,而同义归类法成了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把一个段落内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或者两个或两个以上段落内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语句进行合并“同类项”。一个段落(或一个段落以上)里某几句话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都标注为A.,重复使用A.代表相同意思。以此类推,其他不同意思标注为A:,A,,…,An。笔者习惯上用A代表一层意思;作为共性特征A(如优点、好处、方式、特点等)的具体表现习惯上用A.,A。,A,,…,An来代表。用B代表另一层意思,重复出现的B.代表相同意思;作为共性特征B(如缺点、后果、作用、经验等)的具体表现习惯上用B.,B7,B,,…,Bn来代表。请考生务必学习使用。

  201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线题: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要求:指明“焦点”,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给定资料:我国的水能资源丰富,能用于发电的将近5.4亿千瓦左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6年,实际开发的水电在1. 29亿千瓦左右,利用率不到2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0/0~70%的开发利用水平。水电是一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用电负荷比较集中的东部省市,火电项目四处开花。大量利用煤炭发电,对我们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隐患。(请自行搜索全文)

  我们用A代表怒江水电资源开发带来的好处,然后合并同类项,把不同段落中代表相同相近意思都标注为A.(或A1,A2,,…),把代表好处其他表现的用A7,A3,…,A6来代表,归纳如下:

  水电是一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用电负荷比较集中的东部省市,火电项目四处开花。大量利用煤炭发电,对我们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归纳为A1.:水电是一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怒江水电开发有利于我们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税年收入增加51. 99亿元,地税年收入增加27. 18亿元。896.5亿元的总投资,可带来40多万个长期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实施这一方案,将使电力成为地方新兴的支柱产业,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远超于电力行业本身(A,)。

  归纳为A2,:水电开发能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就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

  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不能开发,没有支撑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是,怒江州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怒江地区生存条件的恶劣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水电开发至少是迄今为止一条可实现的对怒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径(A,)……该地区72万亩耕地大部分是挂在陡坡上的“大字报”地,每亩地的产量回报仅33元,10亩地养活了1口人(A,)。

  归纳为A3,:怒江州自然资源有限,生存条件恶劣,水电开发是实现怒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只有开发怒江才能有资金进行生态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当地百姓出于生有需要而破坏,怒江水电建设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A。)。

  怒江的投资只有长江三峡的一半,因为怒江的地理条件好,可以用较小的投资产生较大的回报(A;)。

  用B代表怒江水电资源开发带来的弊端,重复出现的B,(或B:,B,,…)代表相匣弊端,其他弊端分别用B:,B,,…,Bs来代表。归纳如下:

  有什么根据认为建水坝就可以提高怒江老百姓的生活(B.)?……但当地老百姓真能致富吗?完全靠水电站发电,用救济的方式解决移民问题不是长远之计,长远之计是必须给老百姓一个生计(Bl)……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怒江建坝就能改变怒江老百姓的贫困(B.)?

  怒江被人类学家认为是民族的走廊,说明有很多民族,有很多的传统,有各自的生活方式(B:)。

  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生态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数据,与人类已经开发的江河进行对比,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B,)。

  归纳为B2,:水电开发会使怒江失去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影响研究价值。

  不反复论证地质情况的可行性就贸然施工已经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B。)……真能修了多梯级水库就能解决泥沙问题吗(B3)?

  这座水坝给埃及人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也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B,)……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截断尼罗河,阻挡了尼罗河夹带的大量淤泥,使两岸土地日渐贫瘠,尼罗河两岸绿洲失去了肥料的来源,没有足够的淡水冲刷土壤中的盐分,土地盐渍化、沙漠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埃及这片美丽富饶的绿洲日渐灌失(B,)……阿斯旺地区附近居民的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 (B;)。三个Bs归纳为: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危及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综上分析,怒江水电资源开发带来的好处(A代表)有:

  A2::水电开发可以带来非常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就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

  A3,:怒江州自然资源有限,生存条件恶劣,水电开发是实现怒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B3:水电开发会使怒江失去对国家生态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的环境影响研究价值;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申论明确要求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通读材料,仔细分析,可以得出争议的焦点并不是“怒江水电资源能不能开发的问题”,而是“两库十三级”的怒江水电开发方案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其中的一些语句表达得出该结论(注意黑体字及转折词):比如,云南大学E教授所说:“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的确不是解决当地群众贫困和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但是,怒江州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怒江地区生存条件的恶劣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水电开发至少是迄今为止一条可实现的对怒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的途径。”

  再比如中科院I院士的话,“怒江建水电站能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老百姓的贫困不可能靠国家救济解决,库区5万移民的代价还是比较低的……因为怒江的地理条件好,可以用较小的投资产生较大的回报”。再比如政协委员A先生说:“有什么根据认为建水坝就能大大的提升怒江老百姓的生活?……当然牺牲一部分人利益不可避免,但要权衡(尤其要注意这一表述,权衡什么?就是要权衡利弊)。另外还有污水问题,修了水库后,活水变成死水,污染会加剧,怒江也会有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