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温泉县迎来第一场雪。气温骤降,寒气逼人,朱平缓搭档冒雪前往间隔县城40公里以外的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壁画群展开文物巡查。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壁画群坐落温泉县城西约41公里处的阿拉套山南麓浅山地带的查干屯格乡吐日根村冬牧场。
51岁的朱平是温泉县文明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办作业人员,每月都会对统辖区内的文物进行巡查。“咱们展开文物巡查是日常事务。一旦遇上反常气候,文物以及防护栏设备特别简单遭到损坏,展开巡查极为必要。”朱平说。
尚国军从事文物维护作业36年了,经历比较丰厚。他们先巡查了壁画群、墓葬群、遗址群的维护标志牌和周围防护栏等设备状况,一切正常。接着,两人开端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要点壁画巡查、记载。尚国军先拭去壁画上的雪花,然后用设备做丈量、定位和摄影,朱平担任现场记载。最终,两人仔仔细细地调查了苔藓、风雪对壁画外表形成腐蚀的状况。
当日12 时,雪势渐弱,阳光升起,覆盖着的壁画逐步明晰起来。上面的内容丰厚多样,牛、羊、马、鹿等动物或静立、或奔驰,姿态万千。打猎场景中,古人手持弓箭追逐猎物;放牧场景里,成群牛羊悠然吃草。画面中既有狼与羊群严重坚持的情形,也有牧羊人骑马纵横驰骋的状况。
“这些壁画是3000多年曾经古人的‘涂鸦’著作。它们是1988 年以来,在第2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连续发现的,均刻在花岗岩外表,其间以北山羊和鹿的形象居多。有一些壁画因为天然风化、胀大、崩裂,以及苔藓等生物腐蚀受损了。”尚国军说,因为前史时期与地域不同,壁画的描写技法和风格也不一样,这些壁画为咱们不难发现古人日子供给了名贵的图像资料。
2013年,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壁画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要点文物维护单位。
那么,这些壁画是谁刻上去的?古人为何要刻下这些壁画呢?它们是用什么东西描写的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张铁男为咱们揭开了答案。
据张铁男介绍,在当地发现的这些很多壁画,均描写在花岗岩的外表。上面的图画反映的是古人日子环境和打猎、放牧的进程。
“经过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壁画群的出土文物测年发现,它们是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9世纪的壁画,距今约3700年到3900年左右,归于青铜时代前期的文明遗存。”张铁男说,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壁画群的开掘含义严重,初次在新疆确认了彼此相关的青铜时代的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遗物对确认遗址文明性质有重要协助,让人们精确地知道博尔塔拉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0月18日,尚国军向记者介绍石板墓上的斑纹。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摄
至于古人为何要在岩石上描写,张铁男说,这是古人记载日子、表达崇奉与崇拜、交际和信息传递的方法,尤其是特定区域的壁画,可能是某个族群或部落所留的符号,“依据壁画内容判别,这些壁画是古人用石头当东西,用敲击、凿刻和磨制三种技法刻上去的,阐明其时人类在此寓居和日子。”张铁男说,这些壁画为前史研究供给了丰厚名贵的图像资料,对了解古代文明的开展前史有及其重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