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月:“搞好卫生”为什么是爱国

日期: 2024-01-13 作者: 业务范围

  爱国卫生运动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古板”的词。李晓理27岁刚开始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他很好奇“卫生”前面为什么还加了“爱国”两个字。

  工作了近7年后,李晓理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委。这7年间,他检查过地下停车场天花板上的蚊子,去农贸市场搜查过老鼠,顶着烈日在小区里处理过捕蝇笼里被饿死的苍蝇。每年4月是我国的爱国卫生月,作为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近期,李晓理的工作更忙碌了。

  刚过去的这个冬季,上海气温偏高而低温天偏少,到3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由于成蚊密度主要受天气因素影响,造成上海今年早春蚊虫活动和繁殖时间提前。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该市早春蚊幼孳生地调查阳性率较2022年有所上升。依据早春蚊调查的最终结果,该市今年蚊虫密度将略高于往年同期,并将于6月达到全年密度高峰。

  李晓理介绍,现在天气热了,过冬的蚊子醒来后开始在水里产卵,“要趁最近一段时间在没办法清理的积水处投放药物。”近期,他和同事们进小区检查的事项之一就是确认集水井、雨水井是否投放了控制蚊子幼虫的药物。

  4月17日、18日两天,李晓理和同事们一共去了24个小区检查病媒防制的相关设施。这中间还包括168个捕蝇笼、550个毒鼠盒、45个集水井和200个雨水井点位。剩下的52个小区预计本周内查完。

  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乙脑等传染病。4月10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发布了重要的公告,1月1日-4月5日期间,当地确诊登革热病例10439例,死亡11例。泰国公共卫生部提醒,民众可通过消除蚊虫滋生环境、预防蚊虫叮咬等方式切断病毒传播,遏制病情扩散。

  我国已有城市发现国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近期,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警告,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传播速度变得更快、影响区域变得更大。

  蚊子、苍蝇、老鼠等均属病媒生物。整个爱国卫生月,上海市将持续开展“改善环境防蚊灭鼠”为重点的春季病媒生物防制行动,重点做好春季统一灭鼠,重点开展早春蚊虫控制,重点场所抓好病媒防制,重点启动进博会病媒保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时,蚊子就是除“四害”的重点对象之一。时至今日,蚊子在传播疾病方面的威胁仍未消除。病媒生物防制专家、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佟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蚊子繁殖时产卵、幼虫、蛹的生长都需要在水里面进行,“有一点水,蚊虫就很容易滋生”,比如下完雨后,废弃饮料瓶盖里的那点积水就能成为蚊虫的温床。

  佟颖表示,目前蚊子的密度还不是非常高,如果这时及时清除孳生地,对于控制后期蚊子的密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晓理刚接触爱国卫生工作时,上了一堂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课。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其历史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当时正值中国在江西建立苏维埃政权。彼时的苏区由于交通闭塞,群众卫生观念落后,社会医疗能力低下,加上军队连年“围剿”,霍乱、鼠疫、天花、痢疾、疟疾等疫病经常发生,给苏区军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和苏维埃政府积极贯彻“预防第一”的思想,领导广大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有效控制了各种疫病的蔓延,挽救了红军将士和人民群众的生命,为后期的革命事业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同时,这也成为中国领导群众卫生防疫工作的一个崭新开端。

  江西省爱国卫生与健康宣传促进中心主任万德芝说,江西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初心使命的孕育地,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发源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来,仅半年的时间,全国就清除垃圾1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公里,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捕鼠4400多万只,消灭蚊、蝇、蚤共200多万斤。

  当这些生动的历史素材展现在李晓理面前时,他便明白了“卫生”前面为何需要加“爱国”两字。

  “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包括病媒生物防制也是为群众百姓做事,群众百姓受益了就是政府国家受益。”李晓理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离我们太遥远,2003年‘非典’时期我还在读初中,印象其实挺深刻的。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切实让我们感受到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2022年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这一年的12月,中央、国家主席习作出重要指示指出,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为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来,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专群结合的“防疫大堤”,有效防控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尤其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共同行动,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大大降低了疫情通过环境传播的风险。

  除了蚊子以外,人类的排泄物也会传播疾病。比如3-6月高发的手足口病、婴幼儿较容易感染的诺如病毒等,均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农村的厕所是环境整改治理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多年来,河北省正定县在啃这块硬骨头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0世纪80年代,河北省正定县便开始了改厕行动。此前,当地农村广泛使用的厕所和猪圈相连,被称为“连茅圈”。“隔断以后,淘粪不方便”“连茅圈可以攒粪,有啥不好”村民的这些固有观念是当年改厕的主要阻力。为消除群众顾虑,吴兴村组织生产队统一改厕,记工分,不给农民添负担,还安排专人淘粪,集中发酵后给庄稼施肥。群众的顾虑打消了,改厕工作有了初步进展,吴兴村1500余户改造了“连茅圈”。

  整个县的改厕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猪圈没有了,剩菜剩饭生活垃圾怎么样处理”成了新时代改厕的新阻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正定农村里的生活垃圾逐步实现“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模式全覆盖,生活垃圾由保洁公司统一清扫收运,解决了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2014年,该县改造“连茅圈”23528座,全国农村厕所改造现场会在正定顺利召开。

  2018年年初,全国旅游厕所革命现场会也在正定召开,借此机会,从城市到农村,正定全县域开展“厕所革命”。改厕过程中,有村民反映,厕所改造了好看干净,但是封闭太严,气味更加难闻;还有的表示,农村厕所都在外面,冬天冲水系统会冻住,不能用。

  2022年,河北省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农村“厕所革命”的通知》,要求将农村厕所改造列入健康河北行动重要工作内容并纳入考核体系,与有关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评估、同考核,形成农村“厕所革命”强大合力,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降低疾病流行风险。

  据了解,正定县2022年一年累计改造提升农村户厕4.8万间,全县农村户厕应改尽改全面完成。村民们感慨道:“以前的厕所,夏天的时候苍蝇、蚊子很多,不仅不卫生,而且打扫也不方便。经过厕所改造,异味没有了,厕所内环境也好了,城里回来的孙子也敢上厕所了。”

  如果说最开始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多分布在在改善城乡环境、除“四害”等领域,那么后来爱国卫生运动所包含的内容则越来越丰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动、人口老龄化加快、生活方式变化,我国面临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马晓伟在前述文章中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有效的健康治理模式,是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综合平台。要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源头上统筹应对复杂的健康影响因素,引导个人主动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各级政府形成有利于健康的治理方式,把全方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落实落细。

  江苏省苏州市从2000年就开始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经过20多年的努力,苏州健康城市建设逐步由点及面地推开,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从建设之初的77.46岁,提高到目前的84.33岁,高于全国78.2岁的均值,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15.5%提高到40.48%,位居全国前列。

  苏州张家港市永合社区党委书记秦欢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随着居民腰包越来越鼓,“健康”在社区服务工作中的比重也慢慢变得高。

  秦欢去慰问刚退休的李女士。李女士本来打算退休后出去旅游、享受生活,没想到确诊了恶性肿瘤。秦欢还记得,她家里的桌子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药,其中大量是来自熟人的“偏方”。

  当时,秦欢给李女士带去了慰问金。李女士却说:“书记,你给我带来这些钱也没用。”因为李阿姨的病已无药可治。在绝症面前,慰问金无法给她带来希望。

  李女士的事情给秦欢带来了很大的触动。秦欢说,现在社区给居民的福利待遇很好,“怎么能最后因一场大病搞成这样子?”

  为了避免像李女士这样的悲剧,永合社区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方面下了大功夫。这这中间还包括建设了一个供居民休闲、锻炼的文体馆,一条约5公里的健康步道,以及可以供村民体检的健康小屋等。此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请社工定期上门巡查重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80多岁的董先生是一位独居老人,性格孤僻,整天待在家里不愿意下楼。社工最开始上门时,董先生很排斥。1997年出生的黄金婷就是被董先生多次冷落的社工。后来,黄金婷拿了一盆君子兰送给他,每次以给君子兰浇水为“借口”,主动和他搭腔。

  经过多次悉心照护,君子兰最后开出了花。也正是这朵花打开了董先生的心。后来,在黄金婷的多次劝说下,董先生也开始下楼活动,加入到了社区的老年活动中。

  发动群众参与是爱国卫生运动的一大特色。黄金婷通过多次努力,终于让董先生参与到了践行“任何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行动中。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